• 2011-08-30 01:06
  • 工商時報
  • 記者潘臆涵╱台北報導
 

市場震盪,連口袋深的大戶都撐不下去。圖/本報資料照片

 

 8月以來台股跌逾1千點,最近期市驚傳期貨大戶因慘賠致違約交割。今年前7月期市累計違約才1,000萬元,但8月以來光到上周,期貨商申報違約交割金額已高達逾3.77億元,創下國內期貨市場史上單月違約新高,震驚市場。

 8月以來台指期連續多日崩跌式重挫,跌勢之快歷年罕見,高槓桿的期貨更屢見每天上下數百點大震盪,讓期貨大戶慘賠。期貨業估算,這波股災以來,單日振幅常在200點以上,台指期1點的價值新台幣200元,當日進場只要多空方向看錯,以中實戶100口的單量來計算,單日單邊損失最高就可能達400萬元,若留倉遇隔日開盤就跳空重挫或跳高大漲的客戶,受傷更重,遇到上沖下洗的行情,一天之內可能多空被打巴掌好幾次,損失慘重,不但早已賠光保證金不夠,還要再補賠,期市已驚傳期貨大戶違約案攀高。

 期市傳出,國內達15家期貨商最近都陸續申報客戶違約,8月以來累計違約交割金額已急速攀高至3.77億元,今年前7月累計期市違約金額才1,000多萬元,可見攀升之快。

 業界傳出,這次被大戶違約金額較高的期貨商,包括元富期貨、凱基期貨、統一期貨,客戶違約交割金額從1.3億元至0.6億元不等,連永豐期、康和期也都有數千萬元的客戶違約金額。對此,元富、凱基、統一期貨等表示,目前積極與違約客戶協商當中,希望將損失降到最低。

 據了解,這次鉅額違約交割,主要來自幾位期貨大戶。其中,某大戶期權成交量佔其市場部位約5%,長期獲利穩定且本身經歷多次風暴,但這次承作大量選擇權,賣出買、賣權遠近月份合約,且各個履約價幾乎都有部位,造成賣權收的保證金有限,但買權損失龐大,加上價外及遠月份交易量較小,因而慘賠而無法交割。

 期貨業說,最近違約案明顯超過歷年,連他們也嚇一跳,以國內期貨上一次違約申報最大量為2004年3月的319槍擊事件,當時期貨商申報違約金額也僅0.9億元,這次的違約金額也遠超過金融海嘯、今年311日震時。此次股災和往常最大不同點,在於並非開盤就跌停,而是盤中上拉或下跌來回多次,即使是老手也慘賠。

台股違約交割 也月增一倍

  • 2011-08-30 01:06
  • 工商時報
  • 記者林燦澤/台北報導

 台股8月高低點大幅波動達1,559點、震盪幅度18.03%,投資人違約交割金額明顯攀升,已多次出現單日違約交割金額數千萬元的案件。到目前為止,集中市場8月違約交割金額已攀升到2.6億元,創下今年單月違約金額新高,較7月的1.1億元倍增。

 觀察今年上半年集中市場各單月違約交割都僅數千萬元,即便是5、6月股市反應產業界五窮六絕及311日震後遺症衝擊,5月時違約金額也僅9,838萬元,6月時9,568萬元,單月違約交割金額,都在1億元以下。

 7月進入第3季受到半導體、面板等科技大廠普遍看淡旺季效應,使得買盤裹足不前,當月指數雖較6月僅小跌8.41點,但是當月高低點指數差距有431點,影響當月違約交割金額攀高,成為今年首度單月違約交割金額突破1億元、達到1.14億元水準。

 8月上旬及中旬接連兩波國際股災,衝擊台股指數直直落,從當月盤中高點8,707點急挫到7,148點波段低點才回穩,高低檔指數震盪差距高達1,559點,震盪幅度達到18.03%,由於行情丕變,投資人措手不及,違約交割金額同步攀升,到本周一違約交割金額攀升突破2.6億元。

 8月上旬首波國際股災衝擊台股連跌6日,使得8月8、9、11日違約交割金額各出現3,333萬元、2,413萬元及3,855萬元;至於中旬第二波國際股災,也影響8月16、18、23日違約交割金額各達7,251萬元、1,836萬元、2,780萬元。周一指數震盪站上10日線,當日公布有889萬元違約交割金額。

期市震盪 重傷期貨商獲利

  • 2011-08-30 01:06
  • 工商時報
  • 記者潘臆涵╱台北報導

 8月台股大波動,部分公司期經部門損失慘重,加上8月違約交割金額創史上新高,期貨商有提列呆帳之虞,今年不少期貨商前7月的獲利,恐因此被吃掉大半甚至由盈轉虧。

 今年7月,18家專營期貨商雖有16家獲利,但合計單月稅前淨利僅1.99億元較6月衰退,合計前7月累計稅前淨利則為14.95億元。其中,7月寶來曼氏期貨以稅前淨利3,556萬元拔得頭籌、元大期貨2,094萬元居次、永豐期貨2,213萬元第3、群益期貨1,819萬元第4、日盛期貨1,300萬元第5。由此可見,來自大戶的鉅額違約交割,足以吃掉期貨商數月的獲利。

 過去期貨商經營期貨經紀業務時,依法按月就受託從事期貨交易佣金收入提列百分之二,作為違約損失準備,幾年下來公司帳上都累積可觀的違約損失準備,但自今年1月11日開始,刪除期貨商管理規則第16條有關期貨商應提列違約損失準備之規定,改為依照一般公司法規定轉列為特別盈餘公積,以致許多期貨商已將多年累積的高額違約損失準備金回撥保留盈餘退還給股東,造成此次違約不足部分可能需要以自有資本來賠償。所幸,經營時間較久的期貨商資產負債表上尚有十年以前所提列的壞帳損失準備,少則上百萬,多則6、7,000萬,對於8月的違約金額有所幫助。

 元富期貨總經理林家進則表示,由這次期貨商申報違約的金額及件數觀察,主要是來自於部位較大的客戶,未來交易所或期貨商應共同研擬,針對部位集中度佔市場一定百分比以上的客戶,即時列為警示對象,在內控集保證金部分以更為嚴謹的的機制來控管。

 富邦期貨總經理張雅斐認為,這次的事件值得讓期貨業及所有金融業省思,重新著重選擇對的客戶及更嚴謹的保證金控管議題。另外,也可提供期貨界經營者思考,正確且符合社會公義的經營方向及完善的風控控管,才能在市場中永續經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