詭譎的2018年,除了讓我自己選擇漸漸退守旁觀,也深感股市中仍有太多敏感度不足的地方,尤其是所謂的景氣循環股,從以往認知的資本支出大的公司,轉成在被動元件與矽晶圓族群的認識,然後政治干預上的貿易戰,台灣更是在兩隻大象中的夾縫生存。

   無論如何?面對當下,謀定而後動永遠顯得重要。先來提一個自己認為有趣的事,當營建股成了媒體口中的價值股時,我只能笑笑不置可否。畢竟小弟我五年來作過不少營建資產股,相對的特性,驗證的方式,甚至時期都有比較多的經驗,而2018年的現在,入冬之前,我先來看看營建類股。既然是回測,先看過去五年營建類股的起落,我得到一個小小的結論:該類股不太適合夏天(Q2)進場,如果在年底(11-12Q4)到年初(Q1-最多4-5)贏面較高。

 

   而選擇營建股,對於其房產的交期、獲利、殖利率更是要有所了解,並且能提前布局,到目標點後也如實退場,因為要知道營建股的營運模式,掌握在可認列的營收,而不是預期的建案總額,更非未來哪一塊地的獲利預估。今年年中個人主要持股亞昕(5213)退場後,參與了一小段新美齊(2442)的漲幅,之後就沒再買進營建股,主要也是回測後的了解。

   台灣的房市在秋天出現很特別的現象:成交量淡季不淡,推案量也大爆發,耳聞許多仲介朋友都有較年初不少的收益,或許這是一個觸底的契機? But…股市自9月份開始下滑,個人曾經觀察,股市房市的資金宛如蹺蹺板,但房市的低點卻常伴隨股市前後,因此在股市面臨十年來轉折的同時,不會認為房市也來到相對低點。如果還有得等,就建議大家保持觀望的耐心。

 

   綜觀房地產股的各種報告,除了成交量有增溫以外,大部分的地區都價位都已經回到2012年左右的水平,所謂投資客退潮、自住客的剛性需求當道,而未來都市化集中與少子化的人口下降疑慮,將是房市長期發展的隱憂。

 

    回到股市,營建股的循環,通常在第四季末去統計一年來的收益,當然要留意很多特別在12月交屋的公司,設算隔年的配息率,這是勝率比較高的方式。而通常我會設定殖利率要超過10%,未來一兩年內能否有像樣的標的,卻不是那麼有信心。房地產股深怕存貨與升息,在過去較低土地成本漸漸蓋完,未來能否有相對高的利潤,也頗抱持疑惑。同時期觀察,大型營建股興富發(2542)、遠雄(5522)集團的2019年都保守審慎,唯獨華固(2548)、長虹(5534)、冠德(2520)深耕大台北地區仍抱持期待,過去五年循環的走勢是否就此打破?我則持續觀望看待。

 

綜整台灣房市的幾個要點:

1.六都價穩量增,但今年有的是2013-2014年成交的預售。今年的建案開價反而回到2012年。

2. 軌道經濟學,尤其是大台北愈趨集中。桃園、台中捷運擘劃進行中。

3. 央行爛頭寸、台商回流,所以房市回溫?

4. 店面開始跌,是商圈更迭還是景氣降溫?

5. 不動產移轉棟數高,所以建商就會好?

 

結論,其實以上都不是那麼重要,要投資營建股,注意入帳時間與掌握銷售狀況,知道該公司的未來性,對比股價的可能的激情,可以明確地作出邏輯上的預判,而大環境的多空交錯,就留給時間來證明,畢竟營建股的老闆,一個案子這麼多年才完成,也不會這麼簡單就算了!

 

以上論述僅提供參考,不作為任何操作依據!! 

堅持原則,克服心魔,順勢操作!!

依米 / Xuite日誌 / 回應(0) / 引用(0)
股災下的資產配置-作者:依米....|日誌首頁|2018年11月社團聚會 作者...上一篇股災下的資產配置-作者:依米...下一篇2018年11月社團聚會 作者:依米...